2022年4月9日下午,由中國法學會立法學研究會、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聯合舉辦的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實踐與理論研討會以視頻會議形式成功舉行。六個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基層立法聯系點有關負責人以及來自全國高校、科研院所和法治實務部門的專家學者齊聚云端,線上研討。會議全程進行了網上直播,觀看數量達15萬余人次。
研討會合影
本次會議有三項議程。第一部分是開幕致辭和主旨報告,第二部分的單元主題是“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實踐”,第三部分的單元主題是“基層立法聯系點的理論”。
會議由中國人民大學國發院社會轉型與法治研究中心主任、立法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馮玉軍主持。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立法學研究會會長許安標開幕致辭。他首先對本次會議的舉辦表示熱烈祝賀。他在致辭中強調,要深刻認識基層立法聯系點制度在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為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的“建立基層立法聯系點制度”的舉措要求,2015年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首批遴選東、中、西部4個單位設立基層立法聯系點,并不斷總結經驗,擴大推廣,取得了很好效果。實踐充分證明,基層立法聯系點已經成為傾聽民意、了解民情、匯聚民智、發揚民主的重要平臺和載體,對于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提升國家治理效能具有重要意義。要始終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深入研究闡釋基層立法聯系點的設立原則、運行機制和功效作用。重點有以下五個方面內容:一是關于基層立法聯系點設立的“三有”原則,即有基礎、有特色、有意愿;二是關于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工作格局;三是關于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工作機制和聯系網絡;四是關于基層立法聯系點反映意見建議的方式方法,介紹情況、反映問題、發表意見、提出建議都是重要成果;五是關于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功能作用,要緊扣設立初衷,使命定位,發揮功能作用。最后許安標會長希望廣大立法理論研究者和實務工作者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秉持求真務實的作風,交流經驗、研討問題、闡發思考、啟迪智慧,將基層立法聯系點的理論認識、實踐運行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新的水平。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辦公室主任孫鎮平在主旨報告中結合相關事例,全面介紹了近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全力推動基層立法聯系點建設的相關情況,系統闡述了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制度在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意義與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基層立法聯系點是新時代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產物,在堅持和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中應運而生、蓬勃發展,是新時代中國立法制度的原創性貢獻。第二,基層立法聯系點工作彰顯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機制和本質特征,要義是全過程,核心是人民。第三,推動基層立法聯系點工作在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中不斷創新發展。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完善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體系、充分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關于基層立法聯系點的下一步工作思路,他強調,一是統籌設點布局,兼顧不同區情;二是豐富聯系點形式,逐步擴大立法信息反饋的來源、深度與廣度;三是壯大工作隊伍,逐步擴大收集民情民意的功能;四是創新工作方式,把群眾參與立法做得更細更實;五是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增強人民群眾民主參與、民主決策的獲得感。
“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實踐”單元的研討,包括六組發言人和評議人。
第一組發言人為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劉映菊,評議人為甘肅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立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李高協。劉映菊副主任以《開動民意 “直通車” 架起立法“彩虹橋”》為題作報告,在簡要介紹臨洮縣基層立法聯系點20年工作情況的基礎上,發表了四點主要意見,包括提高政治站位,增強立法聯系點的使命感責任感;建立“兩聯系”制度,使“全過程人民民主”立法更接地氣;堅持開門問策,確?;鶎勇曇糁边_立法機關;實現功能拓展,賦能立法工作多點開花。李高協主任對報告進行了評議,他總結了臨洮縣立法聯系點建議至今相關工作的四個特點,即首創性、持久性、示范性、廣泛性。他同時也提出三點建議: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研究出臺加強和改進基層立法聯系點發展的指導意見,建議立法學研究會發揮自身優勢,跟蹤研究立法聯系點面臨的理論與實踐問題,提高立法聯系點工作的科學化、信息化水平。
第二組發言人為江蘇省昆山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俞武軍,評議人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辦公室主任、江蘇省昆山市委常委、副市長胡健。俞武軍副主任以《積極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高水平建設昆山基層立法聯系點》為題作了報告。他指出在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實際運行中,應當注重以下四個方面,即:加強組織領導,加快構建工作網絡;深入基層群眾,著力提升工作質效;創新方式途徑,注重打造工作特色;服務發展大局,積極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胡健主任在評議前,首先向與會者報告了昆山的基本市情,繼而評述了昆山市立法聯系點的四個方面的工作經驗:滿足昆山的立法需求,推動法治政府的建設,合力推進全民守法,與法治宣傳和民主制度建設工作緊密結合。
第三組發言人為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虹橋街道掛職干部陳宇博,評議人為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教授、立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劉松山。陳宇博以《虹橋經驗:基層立法聯系點六大工作法》為題報告,為深入貫徹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重要論述,在實踐中探索了“重在參與、形式多元、質量第一”的立法意見征詢原則,根據不同法律草案內容,積極探索立法意見征詢新形式,豐富民主立法新實踐,形成了“廣參與、全覆蓋、不拘形式、深入傾聽,以立法意見征詢,推動法治建設、講述民主故事”的虹橋經驗。在這些經驗的基礎上,摸索了一些工作方法,包括征詢廣覆蓋、全流程參與、建立信息點、聯動匯聚合力、推進法治建設、講述民主故事等。劉松山教授在評議中結合陳宇博的發言提出了幾個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如何研究完善基層立法聯系點的相關法律問題?如何研究闡釋在全過程人民民主中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定位和重要作用?如何避免產生立法聯系點的意見優先性問題?基層立法聯系點可不可以層層設置,等等。
第四組發言人為全國人大外事委法案室處長,廣東省江門市江海區委副書記、區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掛職)易立,評議人為中山大學法學院教授、《地方立法研究》主編黃瑤。易立以《江?;鶎恿⒎撓迭c的實踐和生命力》為題進行匯報。他總結概括了五點“江海經驗”,即:基層立法聯系點的“根”在基層,在廣大人民群眾的沃土之中;“魂”在特色,融匯了地方特色的立法才是健康靈動的;“體”在制度,必須依托制度的力量強健筋骨;“相”在傳播,要自信篤定地強化宣傳功能、發揮窗口作用;“夢”在有為,在國家和地方發展中不斷進取、擔當作為。黃瑤教授高度評價了江海聯系點的五點經驗,即根在基層、魂在特色、體在制度、相在傳播、夢在有為,她認為江?;鶎恿⒎撓迭c的報告為基層立法聯系點工作打開了一條新路徑,提供了一個新思路。她還就江海聯系點的經驗向外擴散的可能性和條件、特色作了進一步闡釋。
第五組發言人為北京市朝陽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寶月鳳,評議人為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立法學研究會副會長湛中樂。寶月鳳副主任以《北京市朝陽區人大常委會基層立法聯系點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實踐》為題發言,著重強調了以下四個重點:一是加強黨的領導,構建工作網絡;二是建立健全制度,強化制度支撐;三是推進四個結合,完善工作機制;四是發揮五個優勢,彰顯朝陽特色。湛中樂教授在評議中提出五點建議:一是基層立法聯系點要盡快實現31個省全覆蓋;二是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工作機制與經驗要盡可能輻射到其他區縣;三是省人大可能設立了若干立法聯系點,應當向上反映并公開;四是希望中央和省市人大建立的基層立法聯系點跟行政部門建立的基層立法聯系點緊密聯系起來;五是設點要科學謹慎,防止濫設。
第六組發言人為四川省雅安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王瓊,評議人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教授、湖北省人大法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胡弘弘。王瓊主任以《讓立法“直通車”滿載民情民意》為題,結合雅安基層立法聯系點工作情況作了報告。主要包括以下五點: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強化使命擔當;二是加強規范化建設,推進協作化運行;三是一體搭建征集網絡體系,暢通民意表達渠道;四是聚力窗口陣地建設,發揮法治引領作用;五是暢通立法“直通車”,“原汁原味”反映雅安聲音。胡弘弘教授從兩個方面予以評議,一是追問基層立法聯系點的構成要素,如“基層”的級別或者類別;“立法”過程包括立法前、立法中、立法后的全過程參與;“聯系點”聯系方式的多樣性。二是建議基層立法聯系點要注重人民參與的便利性、結合聯系點工作性質予以工作保障,并強調不忘“基層立法聯系點價值取向是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初心。胡弘弘教授也對第一批聯系點之一的“湖北省襄陽市人大常委會”予以簡要介紹。
“基層立法聯系點的理論”單元的研討,由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政治學系教授孫龍、華東政法大學政治學研究院嚴行健副教授作主題發言。湖北省政府原法制辦主任、黨組書記,立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張紹明與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黨委書記、校長、立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石佑啟進行評議。
孫龍教授以《基層立法聯系點:近二十年的制度建設進程與演化邏輯研究》為題發表研究報告,報告分四個部分:第一,從實踐歷史角度,提出基層立法聯系點推行過程中的四個關鍵發展節點;第二,45份基層立法聯系點工作制度的內容分析;第三,基層立法聯系點制度發展的歷史邏輯、理論邏輯與實踐邏輯;第四,幾點初步的建議與思考。嚴行健副教授以《后發優勢與制度嵌入:“全過程人民民主”探索中的基層立法聯系點》為題作了匯報,他首先概括了聯系點制度演進的三個階段,接下來運用“嵌入理論”與“制度后發優勢”理論來分析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制度屬性,繼而指出聯系點制度嵌入的三個空間,最后闡述了聯系點制度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關系。
張紹明主任主要對孫龍教授的發言作了評議,并結合湖北省推進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實踐談了兩個方面的體會:一是正確把握設立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價值和初衷,包括:廣開言路,防止立法征集意見的簡單化;原汁原味,防止對立法意見的過度過濾;聚焦問題,防止部門利益左右立法;形成制度,防止立法程序上的隨意性,把“一事一議”完善為制度性形態。二是立法聯系點的建設應該聚焦于制度建設、能力建設和機制建設。石佑啟書記對嚴行健副教授的報告進行了評議,認為其從政治學研究視角和方法研究基層立法聯系點制度頗具新意,值得法學理論研究者參考和借鑒。他進而提出以下四個值得進一步研究的問題:一是基層立法聯系點的理論基礎:人民民主是根、權利保障是本、利益協調是抓手,良法善治是目的;二是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價值取向:民主科學、程序正義、公平效益;三是基層立法聯系點的制度機制設計,要處理好小系統與大系統以及外部環境之間的關系;四是基層立法聯系點的研究成果要與實踐有效對接。
廈門大學法學院院長,立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宋方青教授進行學術總結。她指出整個研討會信息量大,專家學者發表真知灼見,精彩紛呈,頗具理論與實踐的意義,可謂是承載時代意義的高端論壇。她進一步提出要深化對全過程人民民主體制機制和實踐的研究,主要包括五方面內容:一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法理學闡釋,二是民主政治立法的完善,三是立法體制機制的完善,四是人大代表履職能力的提高,五是數字人大建設水平的提高,并提出了解決問題的思路和建議。
會議主持人馮玉軍教授作閉幕致辭,希望立法理論研究者和實務工作者一起研究基層立法聯系點制度的知識圖譜與實踐創新問題。知識圖譜涉及到一系列法學和政治學的基礎范疇與概念,需要對原有理論范式、學術體系進行中國化重述;實踐創新涉及到制度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和方法創新,還存在如何鞏固成果以及評估監督問題。把這兩個方面連接起來,就會開辟巨大的研究空間。在隆重熱烈的氣氛中,研討會圓滿結束。
本次研討會的舉行,獲得了各方面專家學者的一致認可與贊揚,不但增進了相關學者與實務專家之間的交流,而且對基層立法聯系點實踐和民主立法工作起到了良好的宣傳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