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
03
01
“美西方對俄經濟制裁及其影響”學術研討會順利舉辦
來源:

2022年2月28日晚,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歐亞研究院舉辦了主題為“美西方對俄經濟制裁及其影響”的學術研討會,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復旦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對外經貿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的多位專家學者參加了本次會議。會議以視頻方式閉門舉辦。


(全體參會人員)

會議伊始,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李巍做引導發言。李巍首先簡要回顧了近幾日俄烏局勢的演進,然后分享了經濟外交研究團隊對美西方所采取的對俄經濟制裁措施的系統梳理,他指出,這次美西方對俄所采取的經濟制裁是迄今為止較大經濟體所受到的最大規模經濟制裁,其有效性及后續影響非常值得觀察,既具有學術價值又具有實踐意義。

隨后,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左希迎主持了主題發言和自由討論兩個環節。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徐奇淵稱,美西方本輪對俄制裁以金融制裁為主,有兩個措施最為重要,一是將俄羅斯部分銀行移出SWIFT,二是限制俄羅斯央行使用國際儲備。目前的制裁措施強調針對性、精準性,盡量減少制裁對美歐自身帶來的經濟、金融沖擊。徐奇淵認為,盡管有的制裁措施還沒有正式實施,但已經產生了實際效果,具體影響體現在對俄羅斯能源貿易、財政收支穩定,國際儲備、外匯市場等方面的影響。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宋國友對比此前伊朗受到的制裁分析了此次事件在效果、速度和范圍上的三點不同。宋國友基于對俄羅斯對外直接投資流量、外匯儲備、能源供應等因素的分析,認為從金融制裁的角度出發,此次制裁對俄羅斯行為不會產生本質影響。同時宋國友提醒在考慮經濟金融因素之外,也要考慮安全因素對制裁走向的影響,他指出戰爭的走向與俄烏談判結果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復旦大學一帶一路及全球治理研究院研究員張曉通從歐盟的角度對此次制裁進行了分析。張曉通首先分析了歐盟對烏克蘭地緣政治的考量,稱歐盟地緣政治轉向是理解歐盟反應的前提。俄烏事件為歐盟繼續生存、發展、壯大提供了理由,經濟制裁增強了歐盟相對于單個歐洲國家的權力,并且俄烏局勢的未來走向將影響歐盟和北約未來能否東擴。他還從經濟施壓和“一帶一路”倡議的角度分析了此次事件對中國的影響。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郭曉瓊從俄羅斯國內角度分析了此次制裁,她認為稱俄羅斯國內對本次制裁早有準備,在支付結算方面,俄羅斯建立了自己的支付體系和金融信息傳輸系統,并已做好脫離全球金融體系的準備;在去美元化方面,俄羅斯已經逐步降低美元結算的份額。因為國內企業和銀行已進行過壓力測試,短期內美西方的制裁不會對俄羅斯產生致命打擊,但從長期看美西方對俄進行的技術封鎖將侵蝕俄工業化和現代化基礎,對俄經濟發展造成長期深遠影響。

中央財經大學國防經濟研究院副教授劉建偉提到此次制裁的兩個新特點。一是西方此次對俄經濟行動超出經濟制裁范疇,美國效仿歐盟采用限制性經濟措施代替經濟制裁這一表述。二是美歐在這次制裁中十分團結,克服障礙并采用了超出預想的措施。隨后劉建偉從威逼和威懾兩個角度分析此次制裁的目標,他指出,前者幾乎沒有成功可能,后者存在奏效機會,因此要全面理解此次制裁就不能忽略威懾層面的目標。

針對將部分俄羅斯銀行移出SWIFT但保留能源“后門”這一現象,對外經貿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助理教授孔繁穎進行了重點分析。她指出,保留能源“后門”的主要原因是歐盟41%的天然氣進口來自俄羅斯,而美國能源代替俄羅斯供應還存在很多障礙??追狈f還闡述了美歐如何針對能源問題“定制”對俄制裁,實施能源制裁豁免機制,具體包括在金融管制中排除能源交易等。最后,她還認為保留能源“后門”可避免美歐進一步分裂,但會削弱制裁效果。

會議隨后進入自由討論環節,與會嘉賓就歐盟戰略自主、中國未來應對措施、俄羅斯應對制裁的經驗、俄羅斯限制能源出口的可能性等問題展開熱烈討論。左希迎也對俄烏沖突局勢進行了分析,并評估了俄烏沖突的走勢及俄羅斯的目標。

最后,李巍對此次會議進行了總結,并對與會嘉賓在本次會議中所展現的理性和冷靜的學術精神表示十分感謝。


關于我們|加入收藏|版權聲明
版權所有?2014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 累計訪問量:14210214 訪問量統計?
父母老是发出黏黏的声音
<noframes id="9999v">
<form id="9999v"><nobr id="9999v"><progress id="9999v"></progress></nobr></form>

              <form id="9999v"></form>

                <form id="9999v"></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