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
03
28
中美政經論壇(第6期)《拜登政府執政首年內外政策評析》報告發布與研討會成功舉行
來源:鄒藝然

3月17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主辦的中美政經論壇(第6期)于線上舉行。中國與美國作為世界大國,其政經交往對兩國及世界均具有重要影響,對于加強中美關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為此,人大國發院設立了中美政經論壇,旨在搭建跨學科的學術與智庫平臺,定期組織團隊深入挖掘關鍵問題和核心問題并發布中美研究的最新學術成果。邀請學界同仁進行討論碰撞,助力學界對美國及中美政經關系的學術研究與討論。百度、鳳凰網直播、新浪微博、中國網、陸想匯等多家主流媒體平臺聯合線上直播。

本期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教授劉青主持,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刁大明執筆報告。相關領域知名專家學者倪峰、謝韜、宋國友、李巍聯合解析。

論壇第一單元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國際關系學院副教授刁大明發布題為《拜登政府執政首年內外政策評析》的報告。

報告圍繞以下幾個方面內容展開:


一、國內賦權不足 兌現承諾難度大

二、“大國競爭”加速 實施途經調整

三、設置“護欄” 落實對華競爭

四、  抓住機會窗口 鑄定更多遺產

一、  國內賦權不足 兌現承諾難度大

就國內執政態勢來看,拜登政府快速結束了履新以來原本應該持續一段時間的“蜜月期”,過早地陷入了相對艱困的國內政治局面,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第一,拜登政府快速失去了多數民意支持,處于頗為被動的執政狀態。由于經濟態勢不穩、防控疫情政策引發爭議等原因,又加之從阿富汗倉促撤軍導致國內輿論一片嘩然,原本被賦予較大期待的拜登政府的民調滿意度隨之呈現出40%到50%的低迷狀態。 第二,拜登政府無力通過與國會協調來有效落實重大政策,凸顯其較弱的政治領導力與黨內控制力。具體表現在雖然解決了“協調”規則等程序問題,但在通過1.9萬億紓困計劃之后,拜登政府在推動1.2萬億基礎設施建設立法以及已被“砍半”縮減為1.75萬億的“重建更好未來”(Build Back Better)等立法并不順利。第三,疫情與經濟復蘇挑戰仍在,拜登政府相關的政策并未讓普通民眾滿意。具體表現為在防控疫情方面出現“散裝美國”的狀態。同時,聯邦制導致美國治理的碎片化,使得疫情以來造成了種種失敗,以及疫苗“短板效應”,目前為止施打比例雖然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但距離目標還存在一定的距離。

二、“大國競爭”加速 實施途經調整

總體而言,相比于在國內事務上的受限,拜登政府在對外政策上面對著相對寬松的空間,展現出較為強勢積極的一面,凸顯出民主黨政府強調價值觀、強調多邊機制、強調外交手段等傳統傾向,并明顯聚焦于所謂“印太”地區。第一,“大國競爭”態勢得以明顯延續,結束阿富汗戰爭也展現出戰略轉向的堅定決心。拜登政府明顯延續了特朗普政府期間確定的“大國競爭”的戰略轉向。這種態勢不僅表現在拜登政府在3月初發布的《過渡期國家安全戰略指南》,也體現為即將結束反恐戰爭,從而全面轉向并投入“大國競爭”。第二,在“大國競爭”戰略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對中俄有所區別,對華是以競爭為主線。拜登政府明顯傾向于將中國定位為在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對其發起嚴峻挑戰的唯一競爭者,而俄羅斯只是在軍事安全與地緣政治上不斷制造事端、希望提升影響力的破壞性力量。第三,有限修復盟友與伙伴關系,全力聚焦所謂“印太”。相比于特朗普政府,拜登政府至少在對外表述上表現出修復盟友與伙伴關系的傾向,但仍希望通過盟友的配合來實現美國自身戰略利益的最大化。與此同時,拜登政府顯然在地緣政治意義上進一步全面轉向所謂“印太”地區。第四,編織“小多邊”網絡,設置議程,以議題轉換思路改造現有機制,展開“機制”消耗戰。一方面,為了維持在“印太”地區的主導地位,繞開自身在政治和立法程序上難以在中短期內加入新貿易安排的短板,拜登政府正在通過將經濟、科技議題“安全化”與“意識形態化”等方式,實現對該地區現有安全機制的改造、升級與轉型。另一方面,在所謂“印太”戰略中,拜登政府也比較積極地圍繞數字技術、網絡、人工智能、產業鏈等其具有一定優勢的議題主動聯絡某些盟友與伙伴,宣誓將構筑多個“合作機制”。第五,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拜登政府希望有所突破并重塑領導地位,但也受困于自身國內議程。拜登政府顯然希望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兌現競選承諾、重塑美國領導力,但由于應對氣候變化等相關立法條款在美國國內遭遇較大阻力,從而拜登政府在該領域的國際承諾也遭遇了質疑。

三、  設置“護欄” 落實對華競爭

在對華政策上,拜登政府上臺之初基本上延續了特朗普政府的大多數做法,并未做出 “重回正軌”的大幅度調整。一方面,拜登政府希望與中國保持高層戰略溝通,推動兩國“消極合作”,為避免誤判與沖突等“最糟”局面設置所謂“護欄”。另一方面,在“消極合作”的基礎上,拜登政府在不同的對華議題上采取不同政策選擇,但其核心目標是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在政治與意識形態領域,拜登政府也表現出明顯的“兩面性”。在反復強調“無意于新冷戰”的同時,還反復在國際舞臺上強調“民主”“人權”等價值觀,并炒作涉疆等議題。在經貿和科技領域,拜登政府也進一步采取了相關議題“意識形態化”的政策,以“人權”等議題為由對華增加制裁。在地緣安全領域,拜登政府急于在亞太或“印太”推動符合“大國競爭”需要、針對中國的安全機制。美日同盟、“美英澳安全聯盟”“四國安全對話機制”以及“五眼聯盟”等都是美國在所謂“印太”針對中國的地緣政治布局。在人文交流等領域,拜登政府雖然推動了一定程度上的調整,但仍然是有選擇性的,并未對涉及到敏感技術領域的人員交流進行任何的松綁。在氣候變化、應對疫情等全球治理領域,拜登政府也反映出較強的矛盾性。一方面,希望通過與中國的合作來實現其自身目標;另一方面,又需要在全球合作中扮演絕對主導者的角色,限制中國自主發揮作用。在臺灣問題上,拜登政府將其操作為對華競爭的工具,極大增加了臺海地區的風險性。

拜登政府在對華政策上展現出“兩面性”的原因是復雜的,也反映出了當前中美互動的復雜性。第一,拜登政府面對著行政部門政策調整與已有的對華“全政府”“全社會”狀態之間的張力。第二,拜登政府在對華政策上呈現出目標與手段之間的明顯矛盾性,導致了信號的混亂。第三,拜登政府已明顯展現出在短時間內盡可能做更多事情、留下更多遺產的迫切訴求,這與中方更為強調長遠規劃的戰略定力形成了極大反差。

四、  抓住機會窗口 鑄定更多遺產

在經過了一年的執政,拜登政府提交給美國乃至世界的答卷并不令人滿意。由于2022年11月中期選舉作為政治周期節點的存在,拜登政府只有在2022年一年中努力推進內外政策議程,從而兌現承諾并鑄定遺產。在國內政策方面,拜登政府率先要面對如何繼續推進經濟復蘇及有效防控疫情的重大考驗。這兩個方面的業績是否能有效地轉換為普通選民的滿意度,這將直接關系到2022年中期選舉的前景。在對外政策方面,拜登政府將進一步聚焦于推進所謂的“印太”戰略并將其進一步的機制化。與此同時,當前俄烏局勢也將必然在客觀上影響到拜登政府的對外政策。短期來看,美國與歐洲盟友的關系將得到快速強化,但長期積累的跨大西洋關系中的矛盾并未因此而得到任何有效解決。在對華政策方面,拜登政府極可能展現出積極調整和負面介入并駕齊驅的矛盾態勢。在經貿、氣候變化、人文交流等方面,中美兩國可能展現出更多的對話與合作態勢,但在地緣政治、軍事安全、科技等領域,中美兩國必然繼續保持分歧與摩擦態勢。

論壇第二單元,各位專家針對美國當前內外環境的現狀及趨勢變化,以及當前美國內外政策背景下,美國對華政策的判斷及中國是如何應對發表自己的真知灼見。

中國社會科學院美國研究所黨委書記、所長,研究員倪峰首先從美國政府新版《國家安全戰略》這一問題出發分析美國的戰略布局,認為俄羅斯在烏克蘭發生的軍事行動從去年年底便可預見,沖突發生后給美國的戰略布局提出了新的挑戰。美國戰略界目前對中國和俄羅斯的問題是有爭論的,也提出了一個新的觀點,把中俄兩個國家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進而規劃美國的國家安全戰略。在俄烏沖突后,國際力量組合格局上出現了陣營化的趨勢,兩大陣線的界線變得越來越清晰,這也需要把思路打開,進行互動,才能為處理好中美關系、解決國際問題提出更為優化的方案。

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教授宋國友首先提出從疫情控制、經濟發展、族群緩和、氣候變化四個角度來分析拜登政府的現狀,并認為俄烏戰爭的出現在短期之內會極大地改變美國的外交戰略,并且能夠加快拜登政府的盟友戰略。如何應對俄烏沖突也是美國的當務之急,是顧此失彼還是長期謀劃,這需要拜登政府根據事實發展采取相應措施。其次,對于中美關系,宋國友認為中國對美國的挑戰是美國政府需要重點考慮的,尤其是帶有意識形態的偏見。拜登政府對華的政策趨向上,保持著“拉歐攏印”,構建針對中國為中心的機制和戰略設計。宋國友表示我們要更好地發揮在本地區的戰略引領和塑造作用,分化所謂的同盟,這也對我們的對美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兼歐亞研究院研究員李巍指出過去一年中拜登內政外交的基本框架是比較清楚明朗的,主要是以下六個方面:控制疫情和社會救助、重建基礎設施建設、解決供應鏈危機、提升應對氣候變化、提升種族平等、復興美國國際領導力來概括拜登政府的工作議程。至于取得怎樣的成效,一方面受美國國內形勢變化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取決于國際層面的因素。此外,俄烏沖突會對中美關系產生怎么樣的影響,李巍認為中國要在這次事件中積極地發揮出自己的作用,不僅需要中國來幫助俄羅斯體面地結束這次戰爭,同時中國具備著在美歐俄三方之間協調的能力。如果中國比較好的把握住了這次機會,可以延緩美國對印太戰略的緊張之勢,也可以拉進與歐盟之間的關系,對未來外交格局和環境有著非常重要的正面影響。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院長,教授謝韜認為目前拜登無論是在內政上的重要議程中還是在外交上都面臨著非常大的阻礙,并且問題根源來自于民主黨內部的政治生態變化,無法達到黨內權利高度的集中。其次,在談及美國國內政治議題的經濟問題,主要分析了美國左右翼政黨競選綱領、經濟政策和中產階級爭取上采取的措施以及變化。最后,針對俄烏問題,謝韜認為這對中國外交來說是一次很嚴峻的挑戰,既要全力實現中國的國家利益,又要維護世界和平,如果解決好,將對未來中國的外交發展打下非常重要的鋪墊。


關于我們|加入收藏|版權聲明
版權所有?2014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 累計訪問量:14210214 訪問量統計?
父母老是发出黏黏的声音
<noframes id="9999v">
<form id="9999v"><nobr id="9999v"><progress id="9999v"></progress></nobr></form>

              <form id="9999v"></form>

                <form id="9999v"></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