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8日,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主辦,中國人民大學歐亞研究院承辦,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和中國人民大學—俄羅斯圣彼得堡國立大學俄羅斯研究中心協辦的“俄烏戰爭與新歐亞大博弈”人大區域國別論壇舉辦,論壇通過ZOOM線上方式以中英文雙頻道同步直播,吸引了超105萬觀眾在線收看。
本次學術研討旨在深度詮釋外交部五點聲明的基礎上,以學術專業客觀角度解讀俄烏沖突,主動正面引導社會輿論,積極傳遞習近平主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同時啟迪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背景下,構建具有中國外交實踐經驗和中華文明智慧的新型國際關系理論,為世界和平做貢獻。人大高校智庫以雙語直播形式率先發聲,體現了責任與擔當。
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歐亞研究院研究員許勤華,清華大學社科學院國際關系學系教授、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達巍,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副研究員韓克敵,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副所長、中國人民大學歐亞研究院研究員劉旭參與了研討。
會議以主持人提問、專家發言和自由討論的形式進行。與會專家們強調應從一個更深遠的歷史經緯中理解這場沖突,認為沖突背后是蘇聯解體之后整個西方國家和俄羅斯的地緣政治空間博弈。北約持續東擴及俄羅斯的極力反對,形成了此次沖突的大背景。沖突本身實證了世界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戰略判斷。
大家一致認為,此次沖突將結束后冷戰時期的世界秩序形態,國家安全重新回歸為國際社會的主流訴求,體現為總體和綜合安全,集傳統與非傳統元素為一體。此次沖突,突出了地緣紛爭、強權作梗、挑戰網絡安全和核安全等新國家安全的特點,以常規和非常規融合的方式進行,加之高科技武器,將更具毀滅性。因此,人類在面對歷史選擇的時刻更應該保持謙卑。呼吁和平是世界共同的愿景,不分國別。專家們希望借此契機向全世界觀眾傳遞:戰爭是非常殘酷的,以及珍惜和平生活的美好心愿。
專家們最后表示,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俄烏背景下更具時代意義。學術界能從客觀、公正的角度為大眾厘清俄烏沖突的歷史維度和現實維度,向社會傳遞向善向美的正能量,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向世界進行傳播。
視頻可通過圖片上的雙語二維碼回放。